【非常育兒經】打造家居迷你生態園區放孩任縱橫 建築師爸爸:經常接觸大自然才能形成環保概念

育兒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0/06/09 13:34

最後更新: 2020/06/09 13:35

分享:

分享:

建築師的易威遠,便把居所的露台,設計成一個小小的生態園區,有花有樹有魚有鳥,使他的3個小朋友自小能在較接近大自然的環境中成長,從當中體會環保與自身關係的重要性。

環保是人類的大議題,在親子教育中,大人們要如何讓小朋友學懂珍惜地球資源,生活得環保些?父母要怎樣做才可以把一些抽象的環保概念灌輸給孩子,讓他們能在生活中自發地實行出來,如呼吸般自然?

身為建築師的易威遠,便把居所的露台,設計成一個小小的生態園區,有花有樹有魚有鳥,使他的3個小朋友自小能在較接近大自然的環境中成長,從當中體會環保與自身關係的重要性。

這個大魚缸是Wilson打造,由製造水流、過濾系統到太陽能源等設備,都是模擬一個小型的大自然生態。(黃建輝攝)

易威遠(Wilson)除了有建築師正職外,多年來一直都有在各大專學府教建築,但一年前因想多點時間照顧孩子們,便辭掉正職,只當教書一職。他解釋不想太太過於辛勞,畢竟一個人要湊3個小孩子不容易;3個孩子分別是10歲大仔Sean、7歲二女Claire和2歲的細仔Tim。

Wilson跟細仔Tim玩種花。(黃建輝攝)

他的家位於太子花墟的人氣地段,但就自成一隅,擁有一個面積頗大的露台,種滿綠色植物,並有不少太陽能儲電板裝置,「這裏是3年前租下的,一直都想在鬧市裏找到這種住宅,又幸運地給我找到。」Wilson本身對環保建築有研究,而且一直關注地球氣候變化問題,源於他對大自然的喜愛。

從自然界中學習

「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是不可分割的。所以一個好的建築物,是應該以人為本,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特質。因此,人要常接觸大自然,才能體會箇中的生態平衡關係,便會領略到愛惜生物或死物,這就是一種環保概念的形成過程。」他說。

大兒子幫爸爸鋸木砌枱。(被訪者提供)

正因如此,他打造這個露台成自然生態地,便是想給予孩子可以在此自由活動,隨意閒坐遊走。

「最起初時,我會刻意邀大兒子幫我手,砌木箱、鋸木條等工作,用的電工具就是利用太陽能板儲存下來的電力來充電發動;凡此種種都很自然地令他知道原來電力可以從大自然而來,但又不是必然,如果經常陰天下雨便會減弱太陽能儲電的機會,從而令他又懂得要如何善用電力,才不致浪費。」

女兒閒時會自動自覺地淋花,不用父母提醒。(黃建輝攝)

另外,他又提到女兒透過照顧露台種植的花草、魚缸、雀鳥、昆蟲,由大半年前開始主動要求吃素食,「我和太太都給嚇一跳,女兒覺得,如果人類減少吃肉,可以令到少些動物死亡是好事。於是她嘗試由自己做起,她沒有要求我們,只是我們是一家人嘛,我們也樂意一起嘗試。我們也覺得效果不錯,只是哥哥就暫時不能全吃素,太太便會額外煮一些肉給哥哥吃。」他笑謂。

孩子具獨立思考

他續說,心裏是欣賞孩子有這樣的轉變,「因為這是經過他的思考而產生的轉變,而且亦願意表達出來,作為父母感到欣慰。」至於細仔雖是幼兒階段,但他常往露台走,看到天空、感受到風、嘗過下雨,知曉自然界的日夜變化,最愛夜裏見到月亮時,會興奮地叫出來。

房間內有鞦韆玩,小朋友玩到不亦樂乎。(黃建輝攝)

Wilson除了打造露台自然環境外,他亦會像一般的環保家庭般,電器家具大部分採用二手,「都是那句,香港人物質太富裕,許多『垃圾』都是舊而不殘,善加利用,還可以有無限改造可能。最方便的便是用來做枱、做櫃、做玩具。」

難怪,他介紹孩子房讓記者參觀時,便看到有自製的盪鞦韆、半天吊的攀爬架,都是他們三兄姐弟最佳伸展身手的好玩意。

房間設置了攀爬架,兩兄妹常做這些倒吊動作當運動。(被訪者提供)

雖然說到他和太太都是無為而治的自然派父母,事事讓孩子自然領會。但原來,他都會訂立一些人為的環保規條,要孩子們試著遵行,儲沖涼水來當沖廁所水便是一例。

「因為大廈不是用鹹水沖廁的,加上我們有兩邊浴室,但只有一邊浴室是即開熱水,孩子房的浴室熱水正好需要開約幾十秒後,流出來的才是熱水。於是,我要求他們在等熱水時,那些先流出的凍水儲在桶內,有需要時便倒入馬桶中作日常沖廁之用。起初他們很樂意,好玩嘛,但做得多便覺得煩,許多時,他們便乾脆選擇去我們房的浴室沖涼便算。」他笑著說出來。

小朋友順手拈來,甚麼都可以玩餐飽。(被訪者提供)

記者也笑了,果然是小朋友,理所當然的軟弱,其實我們成人何嘗不是如此軟弱?甚至更多時比他們更不堪,難怪,人類搞了幾十年的環保,還只是寸進。但還是要多得像Wilson這樣的有心父母,願意以身作則,身體力行地去培養自己的孩子,成效雖不會一蹴即就,但可見工夫是不會白費的呢!

記者:郭秀芳